Search

#誰能為我發聲?

昨天從公園回家,經過銀杏步道時
我又遇到這個孩子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誰能為我發聲?

昨天從公園回家,經過銀杏步道時
我又遇到這個孩子,像要衝百米賽跑🏃的孩子
不知道你還記得他嗎?

看見他依然元氣十足,心裡是很開心和安慰
他同樣是穿著校服,應該是提早下課了吧
他應該不知道,有個怪歐巴桑在默默的關心他吧 ❤︎

/.

昨天一早的新聞有看到這則報導
由重症病患障礙者的媽媽,所組成的大鼓表演團體
這群媽媽們來自日本各地,有的孩子已經化作天使
有的還正與生命搏鬥

這樣的日子不容易,看了鼻酸
小小身軀就要受盡病痛的折磨
身體插滿各式各樣的管子
他們這個年紀,不是應該在公園蹦蹦跳跳的嗎?

報導中有句話,沒記錯的話
意思大概是:既然命中已註定,但未來可以改變
我的日語能力有限☺️😉
他們應該是想用最小的極限,創造最大的變化

這群媽媽們,我真心佩服她們的勇敢與堅強
如果是我,不一定能夠做到

〆.

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給我的指示
我回來日本這大半年以來
遇過無數個身心障礙的孩子
在早療、醫院那些都不算
一般路上、公園遇到的,多到出乎我的預料
有兩個自閉女孩,一個是小童、一個是少女
我遇到超過三次以上
為什麼我知道她們是自閉症孩子
因為她們的症狀比較嚴重

我昨天一直在想,我能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?
他們的世界,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
他們有口難言時,誰能替他們發聲
當他們受委屈、霸凌時,誰能伸出援手

每次遇到時,很想為他們做些什麼
每次遇到時,心裡總是有點難過、有點不捨

/.

照片中是我路過公園,不經意拍到的
裡面的那個女孩情緒突然失控,家人正在安撫她
她,我已經遇過幾次,如果沒猜錯她應該要上國中的年紀

〆.

日本自閉症早療課程並沒有像美國一樣完整
據我所知,美國基本上是星期一至五
除了機構外,也會介入到生活中,但日本這裡很少
目前樂樂上的早療課,我還在評估中
除了早療機構,我另外有請私人職能治療師
但由於老師分身乏術,每個月只排到一天

這些早療機構,無論是政府或是私人機構
基本上都是要排隊,有人退出,才有機會進去
而每個機構經營理念方針都不同
要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
當然私人一對一是最好

我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呢?🤔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